2018 年 04 月 24 日 160 中國銀聯入稟高等法院控告支付寶,要求頒發禁制令,禁止支付寶侵犯兩個在港註冊的銀聯商標和相關版權,以及禁止支付寶利用銀聯商標或相似設計,藉以冒認提供銀聯商品和服務。銀聯並要求支付寶賠償,以及交代侵犯商標期間,香港用戶使用具有銀聯商標的銀行卡透過支付寶網上付款完成的交易總數和總金額。 原告為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及銀聯
2018 年 02 月 23 日 301 近兩年金融科技已成為金融界必修的「顯學」,而金融科技對金融圈的影響,除了讓金融業透過金融科技來擴大客群,透過金融服務為傳統的金融服務加值,讓存在已久的存款、匯款、轉帳等老服務能展現新面貌,則是金融科技重新形塑傳統金融業的一大亮點。 金融業過去主要提供存款、理財、外匯、信託、融資、金流代收付等功能服務,而科技資訊終究只是工具,唯有整合兩者並運用得
2018 年 02 月 05 日 333 如果還有人問起「FinTech是賣什麼膏藥?」,那近期市場上一波波出現的RegTech、LegalTech、SupTech可能早就讓人昏死。基於科技的廣泛應用,快速發送/接收現金和無邊界的資訊,消費者樂於擁有最大便利,卻成了金融業者和監管單位最不放心的潛在風險,特別是擅於鑽漏洞的洗錢份子。 就英文字意上來看,已十分確立地位的FinTech,是集
2017 年 11 月 01 日 458 美國專利暨商標辦公室公佈的最新專利顯示,Sony設計一個多因素認證系統,利用兩個互連的區塊鏈,一個區塊鏈產生認證碼,另一個區塊鏈則專門驗證認證碼,使用者每次登入都會產生及驗證不同的認證碼,確保登入者的身份安全。 美國專利暨商標辦公室(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USPTO)上周公布了Sony所申請的一項專利
2017 年 07 月 05 日 740 自馬雲提出要在5年內推動中國進入無現金社會以來,中國移動支付的進程突飛猛進,吸引了一大波歪果仁的關注。先是日本網友在日本著名論壇2hc讚美移動支付,生恐被中國人嘲笑自己太落後,后又有二十國青年共同選出中國“新四大發明”,支付寶就是其中之一。 從出國免簽到路邊買早餐,支付寶幾乎覆蓋了衣食住行的所有場景。如此大規模的手機應用
2017 年 01 月 09 日 843 IDC(國際數據資訊公司)日前發佈對2017年台灣市場的十大ICT預測,在產品應用愈趨多元,產業發展愈趨競爭的態勢下,創新與轉型已是目前企業發展的重心,連帶帶動數位經濟的推升。IDC台灣研究總監江芳韻表示,企業正透過新的數位科技進行轉型,新的商業型態正在興起。未來三年將會看到數位轉型進入新的規模,數位經濟將擴張成為宏觀經濟的一部分。在未來數位轉型的趨勢
2016 年 12 月 27 日 1004 走過17個年頭的台灣工銀,即將在2017年元旦換新裝,改制更名王道商銀,商標不再看到過去17年熟悉的馬頭,而是以英文名O-Bank為發想,這不僅對熱愛馬也蒐藏馬造型藝術品的台工銀董事長駱錦明,是一大改變,並且在明年王道商銀開業,年逾古稀的駱錦明還會穿上牛仔褲主持揭牌,來個銀行家形象大變身。 「改變」是台工銀轉型王道商銀的必然,而王道商銀的營業模
2016 年 09 月 29 日 1209 華南銀行日前公布,已經取得經濟部智財局核准的四項金融科技專利,成為國內首家取得FinTech專利的泛公股銀行。因為在這之前,台灣泛公股銀行專利數量為0,而民營銀行總數也才20幾項,相當不足。 華南銀行獲得核准的四項FinTech專利包括創新現金行動支付機制、地理資訊結合安全防護之大數據應用以及生物辨識的安全認證等科技領域的新型應用。華南銀行表示
2016 年 07 月 06 日 836 台灣不重視金融科技專利研發,申請金融專利件數出現落後,根據金管會公布「金融科技策略發展白皮書」,我國金融科技專利數為887件,不僅遠遠落後美國的4萬5000件,也不及日本、韓國跟中國。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各國積極申請金融科技專利,且中國電商阿里巴巴和騰訊公司近年來積極在台灣布局、申請金融專利,外界擔憂紅潮壓境可能阻礙我金融產業跟電商產業發展。
2016 年 07 月 06 日 864 金融科技(Fintech)成為金融業在市場成熟之餘,全力衝刺的新市場,國泰金控旗下國泰證券宣布,自行開發的「股票快選APP」將申請新型科技專利,預計年底到手。 根據國際研究機構去年10月發布的報告指出,台灣金融科技專利數僅 887件,調查的國家中排名第11;為避免國外金融科技業者在台申請專利造成市場進入障礙,國內金融業者需投注必要資源,建置有
2016 年 06 月 14 日 863 近來,區塊鏈(Blockchain)引發廣大的關注與討論,並被認定能為金融產業的轉型提供絕佳的契機。但區塊鏈的應用並非僅侷限於金融產業,其同樣能為其它產業帶來建立創新的經濟活動(即產生新價值的新經濟行為)與經濟活動的創新(即產生新的營運流程或獲利模式)的機會。然而,即便是金融產業的執行長、資訊長、創新部門主管,對於目前區塊鏈的技術與協議也非全然瞭解。
2016 年 06 月 14 日 877 近來金融科技(Fintech)之議題引起廣大熱烈的討論,關鍵在於虛擬貨幣比特幣的背後採用的「區塊鏈 (Blockchain)」資訊科技對於金融相關產業的衝擊與創新機會。比特幣雖有去中心化且資料無法被竄改的好處(圖1),但是其非實名制特性,讓大眾對於它成為普遍流通之虛擬貨幣仍存有疑慮。 然而,區塊鏈資訊科技將對創新經濟多元產業,有著重要的影響(圖
2016 年 05 月 20 日 966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大型銀行和發卡組織為了在金融科技(Fintech)競爭,過去3年申請的相關技術專利大增,熱門領域包括行動金融、物聯網和雲端運算等。 2013至2015年,美國金融機構已在行動金融、分析和網路安全等熱門領域上申請至少2,679項專利,較之前的3年期間急增83%。 根據美國專利商標局自2010年以來公布專利申請資料,金融
2016 年 04 月 26 日 984 Big Data(海量資料、巨量資料或大數據)一詞已提出多年,至今一直持續延燒,硬體如資料儲存設備等發展已臻成熟,但在軟體「人」的部分,Big Data資料分析專家未就定位,主因專家需要針對顧客需求來建構資料型態、運算模型及預估方法,須具備相當多跨領域專才,包括統計、資管/資工和專業知識等專長。 目前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將這些專長項目分別歸納在許
2016 年 04 月 25 日 1039 歐洲金融管理協會(EFMA)在金融服務俱樂部的會議中,提出該協會研究過去一年來日益浮現的金融業十大趨勢: 個人化:史金納從1990年代就喜歡探討一對一行銷,現在已出現完整的數位客戶平台,後端辦公室的雲端及分析,可以隨時隨地透過應用程式介面(API)即時服務。 永不打烊:銀行業務不再有時間限制,一些銀行的客戶關係經理人已可讓客戶透過各種媒
2016 年 04 月 25 日 1034 金融科技領域可分為財管、P2P、支付、大數據、區塊鍊、保險、身分證認證技術等等,台灣金融科技發展中,以支付以及保險發展的比重最高,但台灣行動支付發展至今,腳步緩慢,以行動支付早期採用的TSM發卡模式,發展一年以來,僅發行2萬張。 加上近期統計發現,國內金融科技支付專利申請件數全球倒數,金融大老紛紛跳出來示警,認為台灣電子支付倍增速度應該要加快,
2016 年 04 月 19 日 940 集結金融界力量之金融科技創新基地《FinTechBase》於今(14)日正式啟動了。 為推動金融業運用科技創新服務,提升金融業效率及競爭力,並促進國內金融科技產業發展,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指導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金融總會)設立「金融科技發展基金」,並委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策會)執行「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委託辦理金融科技創新
2016 年 04 月 13 日 1544 臺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謝邦昌12日表示,FinTech(金融科技)正在改變金融生態圈的樣貌,市場估計,分行櫃台人員需砍八成,後台分析師再砍四成,約80萬名員工面臨淘汰的危機。 他認為,FinTech把金融創新推向另一個新的競爭起點,在淘汰傳統運作模式時,也需要提供創新訓練,否則市場上的人才永遠不足以帶動改變。 為協助台灣發展金融科技
2016 年 04 月 13 日 934 全球經濟持續放緩,台灣更是面臨保一保二困境,經濟結構需要不斷優化轉型升級,準總統及閣揆強調「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模式。未來需要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政府及企業需從主要依賴成本優勢競爭的時代,走向依靠日益增強的創新能力逐步登上世界舞台。 商業生態系統融合共生趨勢明顯 企業對於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