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業內聚焦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成果 優化營商環境
SOURCE:北京新浪網 2017-12-14
近年來,中國逐步建立起先進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並通過執法有效保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保護水平逐步提高,得到了越來越多工商企業的認可。中國一直致力於改善外商投資環境,不斷完善外商投資管理體制,營造穩定公平透明、法治化、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12月12日,「國際工商知識產權2017峰會」在北京舉行。峰會主題為「保護知識產權,優化營商環境」,由中國國際商會主辦,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知識產權委員會聯合承辦。來自國內外政府機構、相關國際組織、企業、教學研究機構和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等方面的專家就近年來中國知識產權工作的發展展開交流研討,為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優化國內營商環境提供了有益思路。
制度環境逐漸完善
良好的市場營商環境離不開強有力的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與中外企業的利益息息相關。近年來,中國逐步建立起先進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並通過執法有效保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保護水平逐步提高,得到了越來越多工商企業的認可。
中國貿促會會長、中國國際商會會長姜增偉表示,在體制機制上,中共中央、國務院出台了《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將知識產權等無形財產與有形財產的保護置於同等重要的位置。國務院先後印發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關於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關於新形勢下加強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加強知識產權工作的政策指引。全國統一領導、部門協作配合、地方聯合行動、多方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已經形成。
姜增偉介紹,在法規建設上,中國基本建立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並與國際接軌,涵蓋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商業秘密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地理標誌權等知識產權領域,覆蓋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等不同法律位階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走過了發達國家幾百年的歷程。
近年來,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主導作用不斷強化,知識產權審判體制改革持續深入。數據顯示,2014年底,北京、上海、廣州三個知識產權法院成立,截至今年6月份,三家知識產權法院總共受理知識產權案件4.6萬件,審結3.3萬件。從去年開始,南京、蘇州、武漢、成都、合肥、寧波等地也成立了專門的知識產權法庭。
姜增偉介紹,近幾年在華外國當事人訴中國企業的專利案件勝訴率達到81%。越來越多的非中國公司間專利訴訟進入中國法院,因為訴訟當事人覺得能夠得到公正對待。這表明,中國的知識產權審判專業化水平顯著提高,正在得到更廣泛的認可。
當前,世界技術革新和市場變化日新月異,相關的國際條約和各國自身的法律法規政策也需要適應形勢不斷作出調整,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也在進一步修改完善。目前,《專利法》《著作權法》等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正在修訂之中。
國際合作日益深化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日益深入發展。隨著互聯網新技術的日新月異、全球價值鏈的不斷延伸,知識產權保護與貿易的關係越來越密不可分,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比如,一些涉嫌網路盜版或冒用的案例已經出現了多國因素,伺服器設在國外,要予以徹底打擊必須通過國際合作,共同應對知識產權給全人類帶來的挑戰。
商務部條法司司長陳福利表示,目前,我國與美國、歐盟、俄羅斯、加拿大等多個經濟體建立了知識產權工作組和對話機制,在金磚國家、世貿組織、APEC等多邊場合與各國開展知識產權交流。中歐知識產權合作項目開展多年,有效地推動了雙邊知識產權問題的解決,已經成為雙邊知識產權合作項目的典範。目前,中國已簽署了16個自由貿易區協定,涉及2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大部分都有知識產權章節。「通過這些工作,我們加強了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有效應對新形勢下知識產權保護面臨的新挑戰」。
目前,版權保護的國際交流合作正在不斷深入。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司長於慈珂介紹,國家版權局積極配合「一帶一路」倡儀、自由貿易區戰略以及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等改革項目的深入實施,進一步加強版權多邊、區域、雙邊交流合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國際版權環境。
在商標品牌保護方面,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副局長林軍強表示,我國努力加強商標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國品牌國際化進程正在加快,今年前10個月我國申請人提交馬德里商標國際註冊申請2620件,累計有效註冊2.46萬件。此外,我國還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聯合舉辦世界地理標誌大會和中國商標金獎頒獎活動,探索建立企業商標海外維權協調機制,發佈海外商標搶注預警信息,幫助國內玩具企業在智利成功維權。
對外吸引力顯著增強
世界銀行發佈的《2017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便利度在全球排名提高18位。聯合國貿發會議發佈的《2017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在外國投資的可能目的地中,中國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
陳福利表示,我國一直致力於改善外商投資環境,不斷完善外商投資管理體制,營造穩定公平透明、法治化、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我國11個自貿試驗區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取得了顯著成效。「自2016年10月份起,我們在全國範圍實施負面清單管理,96%的外商投資實行備案管理。目前,對不涉及國家規定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的外商投資,辦理時間由原來的平均20個工作日縮短至3個工作日」。
陳福利介紹,我國政府在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採購、享受「中國製造2025」政策等方面,依法給予內外資企業同等待遇。今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和《關於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進一步擴大了市場准入對外開放範圍,完善對外國投資的保護。2017年9月份,12個部門聯合開展了「外商投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行動」,對外商投資企業反映集中的侵犯商業秘密、商標權、專利權和網路侵權盜版等違法行為集中治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周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