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創新:羅輯思維擬2018申請A股IPO 知識付費上市路將開啟?
SOURCE:中國新聞 大陸資訊作者:李意安 201/01/21
擁有600多萬粉絲的「羅胖」,要帶領他的《羅輯思維》進軍A股了?
1月中旬,一位接近羅輯思維核心高層的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羅輯思維》公司主體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羅輯思維」)正醞釀2018上市計劃,並與多家券商投行進行溝通。
一位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亦向記者透露了上述消息。該投行人士補充表示,投行方面曾向羅輯思維方面提出過海外上市的方案,但羅輯思維方面已經決定將上市地點放在A股市場。
「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品牌方面的原因。羅輯思維的定位是”知識服務運營商”,其商業模式也是專註於知識付費,其主要受眾在國內,”知識付費第一股”的概念在A股市場或許還能贏得不錯的估值,A股上市也能為其帶來更好的品牌效應。」該投行人士稱,2017年羅輯思維利潤過億,就財務指標而言,並不存在障礙。
記者就上述情況向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關人士求證,截至發稿未獲得回復。
無論如何,這樣的消息讓知識付費行業為之一振——這個「風口」上的行業,或將有望沐浴資本市場的春風。
羅輯思維的邏輯
此前,曾有一份網上流傳文件稱羅輯思維將計劃於2018年下半年提交A股IPO申請,目標2019年年底前登陸創業板,其營收與利潤數據:2015年、2016年、2017年Q1的營收分別為1.59億、2.89億、1.51億;凈利潤分別為1860萬元,4462萬元,3805萬元。並稱其擬Pre-IPO融資9.6億元,投資者包括:騰訊、紅杉資本、英雄互娛等,估值約70億元。
但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隨後便回應稱上市「沒有時間表」,也對「70億估值」一說予以否認。目前,獲得羅輯思維官方蓋章認可的最新融資消息和估值信息為2015年10月完成B輪融資,估值13.2億人民幣,中國文化產業基金領投,啟明創投等跟投,同時柳傳志等行業大佬參與了羅輯思維的股權眾籌。華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羅輯思維》2012年開播,通過長視頻脫口秀的形式打造IP影響力,一時間成為現象級產品。公開資料顯示,《羅輯思維》長視頻脫口秀積累播出了205集,在優酷、喜馬拉雅等平台播放超過10億人次。2015年12月,作為《羅輯思維》出品人及主講人「羅胖」羅振宇推出了付費訂閱的內容平台「得到」,開始嘗試和探索「知識付費」的商業模式,從簡單的賣書商升級成為「知識服務運營商」。2017年3月開始,《羅輯思維》節目由視頻形態改為音頻,由周播變成小日播,並全面轉移至「得到」App,其它所有音視頻平台不再更新。
公開資料顯示,《羅輯思維》2012年開播,通過脫口秀形式迅速積累大量IP粉絲。在累計播出了205集之後,在優酷、喜馬拉雅等平台播放超過10億人次。此後,2014年5月,《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申音正式決裂分家,天眼查數據顯示,本次上市主體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時間為2014年6月7日。
從「得到」APP的界面可以發現,細分其收入來源,主要有4塊,聽書VIP會費、電子書售賣、訂閱大咖專欄和商城。
聽書VIP的收費模式分為包年、連續包月、單月和試用7天。一年365元,連續包月35元,一個月48元和試用7天0.1元,對消費心理洞察十分到位。經濟觀察報統計發現聽書目錄中收集了2047本電子書,以精華摘要的形式在20分鐘左右的音頻節目形式呈現,其中「視野」、「心理學」、「歷史」、「商學」、「自我管理」、「管理學」分類超逾百本。而一些非精華摘要的電子書則需要另外付費購買。
而除此以外,「訂閱專欄」入駐32位主講人,訂閱價格為一口價199元,訂閱人數呈現了從2萬到23萬不等的狀態。以北大經濟學教授薛兆豐為例,其開設的經濟學專欄訂閱用戶超過了23萬,按照199元/人的價格計算,總金額超過了4500萬。即使是相對小眾的果殼網總編徐來,2.3萬的用戶數也能獲取400萬左右的營收。雖然其具體分賬比例無從得知,但從以上數據來看,「知識付費」已然成為風口。
商城作為流量變現的另一種方式,不僅賣實體書,同時也有年貨、禮品、藝術品、文創產品、差旅用品、線下課程等開架售賣。
知識付費的春天要來了嗎?
隨著視頻、音頻版權生態的確立,用戶的付費習慣也開始得以建立。受益於此,知識付費的生態逐漸成熟。
除了羅輯思維的「得到」APP,知乎也推出了知乎Live和值乎,果殼推出了在行和分答,喜馬拉雅和蜻蜓FM也推出了付費音頻節目。一些具有較強聲望的IP已經在知識付費的「風口」上掘得第一桶金。
曾經打造過現象級網綜《奇葩說》的米未傳媒,其創始人馬東在喜馬拉雅《好好說話》一個收聽付費賬戶需要支付198元,雖然未知付費用戶的具體數量,2017收聽頻次達到6000多萬;除此以外,《每天聽見吳曉波第一季》收聽頻次1000多萬,吳曉波頻道訂閱用戶101.2萬。喜馬拉雅CEO余建軍曾表示將持續打造音頻IP。
廣發證券研報顯示,知識付費市場蓬勃發展,新玩家不斷加入。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大量知識付費類App及重量級子欄目上線。知識付費持續獲資本青睞,仍處於高速增長中。根據阿里應用分發統計:2017年二季度,喜馬拉雅、得到、分答等App都有明顯的增長,其中,喜馬拉雅、得到、分答、知乎、豆瓣5家知識付費平台同比增長率均在50%以上。知識消費需求拉動知識付費,行業空間百億級:「中產焦慮+消費升級」提升用戶付費意願,消費升級對付費知識的需求是行業發展的內在驅動,內容的升級將給行業帶來新的機遇,市場規模=用戶群體規模*付費轉化率*年ARPU值,測算得到2016年知識付費市場規模29.7億元,2020年知識付費市場規模預計為80億-240億元。
儘管知識付費的風口誰能拔得頭籌暫未可知,但若能搶先一步登陸資本市場對品牌溢價勢能產生更大助力。然而,此間亦存在不確定性。
上述投行人士亦表示,技術「得到」平台的內容供應已不再單一以羅振宇的個人影響力,但「羅胖」這一IP形象依然與羅輯思維高度掛鉤,對於公司上市而言,這是一項重要的潛在風險。除此以外,市場亦有部分質疑羅輯思維刻意打造「知識焦慮」從而獲得估值溢價的價值取向,是否會構成其上市的影響因素,亦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