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創新:新政頻出欲破汽車市場亂象 行業加速互聯網創新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北美新浪) 2015-09-17
“當前在汽車維修業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確實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在汽車維修市場方面,業態結構不優以及4S店和綜合汽車修理廠、快修連鎖、維修點互為補充和協調發展的環境不夠充分;資源配置效率不高,集中在4S店等少數企業手裏,維修配件渠道和維修技術信息涉嫌壟斷,市場自身未能做到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和調劑等問題,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交通運輸部運輸司副處長孟秋在近日召開的“2015汽車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表示。
針對這一行業現象,從去年開始,汽車行業零部件反壟斷調查、取消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等政策相繼出台。更值得關注的是,交通運輸部等九部委出台的《關於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允許向非授權維修企業或終端用戶轉售原廠配件,並要求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鼓勵多種模式經營等,也加快推動這一行業向規範化發展。
汽車后市場潛力巨大
據孟秋介紹,截至2014年,我國汽車維修業的從業戶數是46萬家,其中一類、二類的整車修理企業8.5萬家,包括4S店2萬家,從業人員300萬人,年維修量達到3.3億輛次。“(汽車維修業)年值也達到了5000億元以上,約占我國GDP的1%。我國有2000家汽車保修設備企業,值是300億元,出口達到了10%的體量。”孟秋稱,“像北京,一年汽車維修的數量是1300萬輛(次)。”
“互聯網+”帶來機遇
“恰逢互聯網應用的快速發展、普及和創新,這確實對於‘互聯網+汽車維修業’,以及‘互聯網+汽車后市場’,都帶來了很多的發展機遇和想象空間。所以,汽車維修行業乃至汽車后市場是投資的熱點和重點。”孟秋稱。
業內有分析稱,線上信息化消費數據的積累,有助於挖掘客戶增值需求,但維修配件和服務業務屬於“非標準化品、非標準化服務”,信息不對稱嚴重,因此發下成為關鍵。近年來,互聯網第三方汽車售后服務平台開始興起,這些第三方養車平台經營機油、汽車配件等,並在下設立網點,如養車無憂網、車易安養車網等,通過優惠的形式提供服務,價格比一般的4S店低20~50%。
但是,低價並非是這些新出現的養車平台的目標,更多是對於業務模式的創新。車易安養車網創始人水從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汽車后市場的變革和創新,是企業內部業務流程再造和互聯網對接融合的過程。由於行業的複雜性、專業性等特點,單點突破較難,短期內爆發增長的可能性非常小,要進行佈局下服務,把該做的點做好,才有機會。”
可以看出,伴隨政策層面自上而下的推動,汽車售后服務市場中的變革仍然在持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