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創新:投機是創新和實體經濟最大的對手
北京新浪網 2015-09-17 文/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 劉世錦
資本具有逐利性,如果我國經濟中長期存在一個投機性相當強的、能製造泡沫的領域,它就會和實體經濟和創新爭奪資金,而在這種爭奪的過程中,製造業領域和創新往往是處於劣勢的。
但是,我們的製造業企業能夠有那麼高的回報嗎?答案是否定的,製造業企業普遍感覺到融資有兩個問題,一是難二是貴,並且很難解決。應該說前一段時間情況已經有所變化,房地產已經開始回落了,某種意義上來講已經不像過去那麼熱;另外地方融資平台也在採取一些措施,中央最近開始對地方的債務進行置換,把那些時間比較短、成本比較高的債務置換成期限比較長、價格相對比較低的債務形式。這樣的措施很重要,對於降低地方融資平台的無風險利率水平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應該說正在朝好的方面推進。
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又出現了一個無風險利率過高的新領域——股票市場。這次在股市炒股的過程當中,已經介入了一些金融槓桿,所謂的融資、融券和以前的股票市場也不一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實際上整個槓桿率是在進一步加長。
當股市這個無風險利率過高的新領域出現,製造業企業和創業創新需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就可能就會形成一些新的困難。相關研究人員到一些在過去創新還很活躍的地區去進行調研,發現前一段時間互聯網創新是相當活躍的,也有很多風投和基金在那些地方支持創新,但是最近一段時間都找不著了,都去哪兒了呢?都到別的地方去了,具體是什麼,大家都明白。其實在前些年,美國矽谷那邊一些比較大的風投企業都到中國來了,本想找一些高科技項目來投資,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後,他們發現其實根本沒必要找,中國有更好的投資項目——最後,他們都搞房地產去了。
實際上,現在在資金供給或利用方面有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如果我國經濟中長期存在一個投機性相當強的、能製造泡沫的領域,它就會和實體經濟和創新爭奪資金,而在這種爭奪的過程中,製造業領域和創新往往是不佔上風的。如果這種局面得不到改變的話,我們的製造業轉型和升級、中小企業的創業和創新以及我們要實現的創新驅動,在資金支持方面就會遇到相當大的問題。
資金總是會去獲利更高的地方,有什麼解決辦法呢?從理想的角度來講,要先對這些所謂無風險利率導致的原因進行分析,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實際上,在經濟活動過程中很難避免投機,據說適當的泡沫也是必要的,但是得有一個限度。如果超過一定限度以後,它就會對實體經濟和創新活動造成過大的影響,把大量的資金吸引到那個方向去,特別是把整個社會資源(尤其是很活躍、很有創造性的那部分資源)都吸引到過度投機的活動中間去,那樣對整個社會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損失。
從國際經驗來看,如果一定要找一個國家來研究和學習,我覺得是德國。二戰以後,德國的房價在幾十年中一直增長得比較溫和,大概平均就是百分之二、百分之三這樣的水平。德國的泡沫經濟也不太多,他們的注意力主要放在發展製造業上,所以德國的製造業經久不衰,在全球範圍內保持了非常穩定且不斷提升的狀態。最近德國提的工業4.0,可以說又成為了一個引領潮流的計劃或發展方向。我國在這方面,應該認真地研究這些國際經驗,學習一些好的做法,才會有一個好的環境條件,才能真正實現增長動力的轉換和創新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