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創新:從無人汽車到換頭術
2015年 09月 12日 00:00 香港商报
當中國經濟下行之時,全世界都為之焦慮,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此被推舉到中國經濟繼續前行的「新引擎」的戰略高度。而今這種「萬眾創新」的期待,不再是一個口號,一個概念,心動早已變成了行動。
紙餅已變蛋糕
昨日,內地媒體的兩條消息蠻吸引人的眼球,第一條是無人駕駛汽車將大量在上海行駛,能感知行人,三年內投兩千輛。無人駕駛汽車的新技術多國都在研推,但如此兩千輛以上規模應用,在世界上似乎還將是首次,上海政企無疑在該項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上,搶占了先機;而另外一條則是意大利醫生卡納維羅在中國東北舉行的「科學前沿」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與中國的任曉平醫生組成實施「換頭」手術的醫療團隊。他說:「中國醫療團隊不僅有杰出的組織能力還有豐富的團隊作戰能力,而哈爾濱醫科大學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任曉平教授是全世界唯一能領導這個項目的人。」不管最終成敗如何,中國教授的創新挑戰精神,值得肯定。
一項技術創新,或催生一個全新的產業,中國深圳的無人機產業應用,引領世界,已是一個最新的成功案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出伊始,許多人擔心這也許是畫在紙上的餅,好看吃不上,而今從上海大規模推動無人汽車到中國教授換頭術,我們幾乎每天都能接受到這樣的各行各業技術創新的信息,據悉早在2011年中國專利申請量,已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萬眾創新」已經是可以吃的蛋糕,且這個蛋糕還在迅速增長之中。
包容和理解最可貴
技術創新,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縱觀歷史發展,人類社會的進步始終是和創新聯繫在一起的。但技術創新也包含著挫折、成功與失敗。其實,技術創新有很高的失敗率。有人做過調查,60%的創新項目通過研發獲得了技術上的成功,只有30%的項目獲得商業上的成功,而最終僅有12%的項目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收益。一個文明而健全的社會應該理解寬容創新的挫折和失敗。創新成功了,我們要送予祝賀的鮮花;創新挫折了,我們要給予鼓勵的掌聲;讓創新者鼓足信心和勇氣,堅持跑完最后一公里艱巨的路程,讓挫折激勵和改善創新方法,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
不要只會質疑換頭術者是「瘋子」,不要責罵大規模研推無人汽車是亂燒錢,每一個人都學會做技術創新的促進者,這已經不是一個經濟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