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中國山寨告贏正品 日本無印良品上訴
SOURCE: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北京1日電 2018年11月01日
日本品牌「無印良品MUJI」與中國品牌「無印良品Natural Mill」商標案纏訟多年。去年北京棉田狀告日方侵權並勝訴,逼日方部分商品剪標並賠償約人民幣100萬元(約14.3萬美元)。近日並以「無印良品」商標進行擴張開店,目前在各地已布局30家門店。日方良品計畫及無印良品MUJI上海公司於2018年1月提出上訴,表示將盡力取回商標權,目前仍在二審階段。
北京商報報導,國際商標糾紛案大多以搶註商標開始。在日本無印良品尚未進入中國時,海南南華實業在2000年就向商標局提出註冊申請「無印良品」文字商標,主要涵蓋第24類商品,即棉織品、毛巾、被罩等。
隨後,商標被賣給了北京棉田公司。而北京棉田於2011年成立北京無印子公司,同年在中國獨家授權子公司使用無印良品這一商標。旗下無印良品門店,門頭紅底白字寫著「無印良品Natural Mill」,與MUJI極為相似,銷售的也多是木藝和色彩素雅的紡織品。
北京棉田註冊商標為簡體中文「無印良品」,而良品計畫註冊商標為繁體「無印良品」。良品計畫現擁有商標分類的1類至45類無印良品商標。但是,在24類大部分商品上的商標已經被北京棉田方註冊,良品計畫僅在24類的窗簾等部分商品上擁有商標。且在18類、29類、30類商標中,良品計畫也有一部分未能完整註冊。
日方良品計畫公司負責人認為,即使去年北京判決生效,也僅針對北京棉田所享有的24類商標。而MUJI可繼續使用已註冊無印良品商標。同時,公司已對上述涉案商品去除商標上字樣。但無印良品為公司前身西友公司在1980年創造的臆造詞商標,因此良品計畫擁有商標權利且將盡力取回。
報導指出,北京棉田和MUJI涉事雙方各自擁有簡體和繁體的商標。律師姚紅軍表示,簡體的文字商標與繁體文字商標,會被認為近似商標。因此,簡體文字商標的權利人可以禁止他人在相同或者類似產品上使用對應的繁體文字商標。中國實行「在先註冊在先享有」的制度,若企業有意進入中國市場,應該盡早在中國註冊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