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創新:培育創新、打造國際競爭力,來看看華府智庫給白宮的施政 to-do list!
2018/11/27
創新是國家經濟成長的動力,近幾十年來,美國的蘋果、臉書,中國的阿里巴巴、華為等科技公司不僅為國家帶來破億營收,還改變了全世界。但公司要成功,需要有適當的環境讓他們成長。公司創新需要有資源、人才、政策環境,還要面對創新的兩難。政府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創新的兩難:短期財務目標與長期競爭力的取捨
數位時代產業變動快速,不被淘汰唯有不斷創新,維持企業的競爭優勢。然而《創新的兩難》提到,創新最困難的點是新創產品 / 服務當下無法滿足企業主要客戶的需求,新用戶帶來的營收無法滿足企業的財務目標,於是企業就還是將資源放在現有的產品 / 服務上,短時間內達到財務目標,長期卻失去市場。
美國的 ITIF(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是個非營利的獨立機構,它的使命是評估、推動產業創新與提升企業生產力的相關政策。今年該機構發表《Tech Policy To-Do List》白皮書給美國政府單位,提出鼓勵企業創新的政策建議。 ITIF 從政府單位的角度出發,提出以下的建議。
ITIF 建議:政府應建立創新獨立機構,以及提供訓練
1. 政府組織:建立關於企業創新的政府單位和官職
企業有追求短期財務表現的壓力,為了鼓勵企業做長期投資,政府要設立關於創新的單位和官職,從立法與規範層面去鼓勵企業看更長遠的方向,例如把財報季報改成半年報,減輕企業追求短期財務數字的壓力。聯邦機構應設立首席創新官(Chief Innovation Officer, CINO)來制定和實施創新政策,從上而下統合,讓創新的影響更廣泛,衝擊整個經濟,而不是限於一個產業內。並且設立創新政策檢查辦公室,監督聯邦單位的規範對企業創新的影響。
2. 教育訓練:提供學生實習、培育師資、職業訓練等等
比起教育機構,企業界是最貼近產業的,政府應該鼓勵產業界提供職業訓練,並提供資金給勞工局推動相關政策。實施減稅鼓勵,如果雇主願意提供職業訓練就可以減低稅率。提出認證計畫,鼓勵碩博士畢業生成為電腦科學方面的教學專家;補貼師資認證的費用,並提供更高的薪水,吸引人擔任技術教育者。
就學生與求職者方面,可以補助學生的常規學校教育學費,也補助他們的額外的學習費用,例如線上開放課程(MOOC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鼓勵求職者不一定要追求大學和研究所學歷,推動認證制度,讓求職者除了學歷,也可以用證照向企業證明自己的專業能力。
最後,教育局要提供產業調查,了解雇主對員工的技能需求,並給學生相對應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