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美中過招 轉向科技、法律戰
Source:聯合報 編譯陳韋廷/綜合報導 2019-01-30
在中國大陸副總理劉鶴赴美舉行新一輪貿易談判前夕,美方正式起訴並要求加拿大引渡華為財務長孟晚舟,代表雙方過招已從關稅戰進入科技戰、法律戰的領域。其實,這場「新冷戰」從一開始就不只是貿易戰這麼簡單。華府欲透過關稅、科技、專利、法律乃至於匯率各種戰術手段,達成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目標。
去年十月美國副總統潘斯在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就中國政策發表的演說,是最明顯的例證。潘斯直言華府對中國的嚴重關切,例如對美國選舉的干預、網路攻擊、不公平的政府補貼以及竊取美國科技或強制技術移轉,演講範圍遠遠超出單純的貿易問題。潘斯這席演講,正式吹響了新冷戰的號角。
冷戰年代,美國與蘇聯軍事高度對峙,結束冷戰的卻是蘇聯經濟崩盤。這一波新冷戰,美國以關稅做當頭砲,接下來修理華為和福建晉華,全都是用危害國家安全為藉口。換言之,為了保護美國在經濟和科技的優勢,白宮打國安牌的頻率只會愈來愈高。
潘斯在演說中特別點名中國產業政策「中國製造二○二五」,瞄準中國在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等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不僅將戰場轉移到了貿易領域,還有投資與技術領域。美聲稱,中國正透過非法手段來推動這項產業政策,包括竊取智慧財產權。
對於美國的擔憂,中國則認為美方與其說是希望維護國際準則,不如說是背後藏有意圖,即以任何必要方式阻止中國崛起,不讓中國跟美國在經濟與地緣政治上平起平坐。
因此,中國目前思考的是,先捱過近期經濟受到貿易戰影響,而非在此時放棄中國製造二○二五戰略,尤其是如果它認為美國的抱怨並不公平。北京領導階層恐在中國陷入困境之際,準備進行一場長征來抵禦華府壓力,包括可能在必要時動用更多債務來緩衝關稅帶來的短期經濟衝擊。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中國製造二○二五」是長期發展的必要政策。中國需要找到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法,這方面的標準做法是將經濟轉向附加價值較高的產業,而這正是這項政策的目標所在。
不過,美國對中國製造二○二五的關注卻降低就貿易問題達成和解的可能性,而對華為的最新指控更可能讓美國在本周與中國磋商經貿問題時,很難撇清起訴孟晚舟跟美中貿易談判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