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創新:公牛集團10億專利侵權被宣告無效 「插座一哥」IPO障礙仍待清掃

來源: 新浪新聞 2019-7-9
三年賣出9億個轉換器(插排、插線板、移動式插座)的公牛集團,此前因為江蘇通領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通領科技」)專利侵權訴訟而陷入10億索賠風波。
7月3日,公牛集團稱已收到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複審和無效審理部《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第40759號、第40829號)。其中提到,通領科技發明專利「支撐滑動式安全門」(專利號為ZL201010297882.4)和實用新型專利「電源插座安全保護裝置」(專利號為ZL201020681902.3)的全部權利要求不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規定的創造性,兩項專利被宣告無效。
7月8日,公牛集團證券事務部人士也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確認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複查專利的結果,不過其指出,「雙方的訴訟,還是要以南京中院的判決結果為準」。
雖然暫時舒了一口氣,但是由此看來,公牛集團若要成功上會,解決其與通領集團的專利訴訟,仍待掃清障礙。
10億專利侵權被宣告無效
公牛集團的前身是1995年成立的公牛電器,靠賣開關插座和轉換器起家。創始人阮立平是浙江寧波慈溪人,1995年「下海」創業,因為是芝加哥公牛隊的球迷,因此把公司取名「公牛」。
20多年以來,公牛集團憑藉著小小插座,成就了一門大生意。
2018年9月28日,公牛集團在證監會官網披露了招股書,啟動A股IPO,2019年5月23日,公牛集團更新了招股說明書,按照48.86億元募資額對應10%股權推算,若成功上市,公牛集團整體估值將近500億元。
不過,在衝刺IPO的關鍵時刻,公牛卻遭遇同行的專利「狙擊」。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底,公牛集團擁有有效專利共703項,其中,在「保護門」方面擁有有效專利37項。
不過,2018年12月,通領科技以南京中央金城倉儲超市有限責任公司,公牛集團作為共同被告,向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訴訟,涉及兩項專利,分別是發明專利「支撐滑動式安全門」(專利號為ZL201010297882.4)和實用新型專利「電源插座安全保護裝置」(專利號為ZL201020681902.3)。
公牛稱,兩項專利糾紛共涉及10起訴訟,每起訴訟金額為9990萬元,涉及公牛集團的198個產品,主要為轉換器和牆壁開關插座等。
值得一提的是,這合計近10億元的索賠,不僅相當於公牛2015年的全年凈利潤,也刷新了國內企業專利侵權訴訟標的額新高。
那麼,起訴方通領科技是什麼背景呢?
企查查顯示,通領科技成立於2012年12月,位於江蘇蘇州,也是一家主營民用電氣開關和安全插座的企業,還獲得了「高新技術企業」的稱號。
通領科技的早期業務面向海外市場,擁有已授權的美國發明專利14項,加拿大發明專利4項,國內三類專利69項。2004年進入美國市場,以接地故障電流漏電保護器等優勢,每年在美國市場創收5000多萬美元,佔領了10%的市場份額。
在通領科技起訴之後,公牛集團於2019年1月就涉及的兩項專利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了專利無效宣告申請,國家知識產權局分別在2019年4月23日和5月24日對上述兩項專利的無效宣告申請案進行了審理。
招股書顯示, 2019年1月9日,南京中院對「電源插座安全保護裝置」的訴訟作出《民事裁定書》,裁定該案為中止訴訟,另一案件「支撐滑動式安全門」的訴訟尚處於審核狀態。
不過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查詢企查查,公牛集團和通領科技的「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南京中院的開庭公告停留在2019年5月30日,但是未有具體的開庭排期。
對於該案件的進展,7月8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撥打通領科技的電話,對方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具體情況,沒有回答此問題的義務」。
7月8日,關注知識產權糾紛的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甘海濱律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一般情況下,通領科技會提起行政訴訟,要求國家知識產權局重新做出決定,尋求專利有效」,其指出,「在目前的情況下,法院可能駁回通領科技的起訴,維持國知局的無效決定;法院也可能支持通領科技的起訴,讓國知局重新做出決定...(詳細見原文)
關鍵字:#中國 #專利侵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