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海迪士尼陷入衍生品版權風波 二次創作權益屬於誰

來源: 新浪新聞 2019-8-27
仍未走出「翻包風波」的上海迪士尼,又因銷售衍生品的版權問題受到質疑。北京商報記者發現,有網友發出截圖顯示,某日本創作者公開聲稱,自己以迪士尼卡通形象奇奇和蒂蒂二次創作的漫畫作品,在未經告知的情況下,被上海迪士尼開發成了衍生品進行銷售。
作為業界維護版權意識十分強烈的企業代表,迪士尼此次出現這一情況,讓不少網友大呼意外。對此,8月26日,本報展開了在線民意調查,截至記者發稿時,近三成網友認為上海迪士尼涉嫌侵權,更有38%投票者表示迪士尼上述版權規定屬於「霸王條款」,但同時也有26%的人認為迪士尼「沒毛病」。在業內看來,近期,上海迪士尼所經歷的輿論風波,都與其看似「不近人情」的規定密切相關,如果不儘快尋找到維護企業利益和讓更多中國消費者接受之間的平衡點,長此以往可能會流失更多的本土客群。
01、版權歸屬爭議
一向積極維護自身版權迪士尼,卻也陷入了涉嫌侵犯版權的漩渦之中。根據微博網友發佈消息,近期有位來自日本的創作者公開表示,自己於2014年,以迪士尼卡通形象「奇奇與蒂蒂」為基礎創作並公開發佈的漫畫作品,在未被告知的情況下,就被製作成實體衍生品在上海迪士尼銷售。其中,有一款衍生品是在2016年開園時被上海迪士尼公開銷售的,另一款則是目前仍在售的商品。就此,國內知名漫畫家Buddy提出,根據迪士尼的規定,公開使用迪士尼的形象進行二次創作,就等於默認版權歸屬於迪士尼,這是著作權方提出允許二次創作的前提條件。
上述疑似侵權事件以及迪士尼的「版權維護規定」相關內容微博發出后,引發了又一場關於上海迪士尼的輿論風波。一方面,有不少網友認為迪士尼作為一個市場化程度很高的企業,如此規定是為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但另一方面,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表示,迪士尼此舉過於「霸道」,即使是二次創作作品,進行商業開發前也應取得作者許可。
對於這次的觀點爭鋒,北京商報特在官方微博、微信分別就此事進行了民意調查。根據微博投票結果,有超過半數參與調查的網友認為,迪士尼上述版權規定就是「霸王條款」,涉嫌侵權,但也有44%的人明確表示支持上海迪士尼。而在微信端,對於迪士尼此次做法的反對聲音更為強烈,有26%的網友認為上海迪士尼不打招呼就用二次創作作品的行為屬於侵權;更有38%的參與調查者認為迪士尼「默認版權歸屬」的做法屬於「霸王條款」。整體來看,此次選擇不支持迪士尼一方的投票人數佔總投票人數比例達65%,而僅有33%的網友表示迪士尼的做法「沒毛病」。
02、單方面規定引質疑
實際上,對於本次事件爭議的核心之一——迪士尼對於給予其擁有版權形象的二次創作默認擁有版權,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官方網站公示的「使用條款」中也有所規定。有接近上海迪士尼的知情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包括迪士尼的IP等相關版權都屬於美國迪士尼,上海迪士尼並不擁有相關權益,因此,該規定可能還是由美國總部來制定的。
一方面根據該「使用條款」,迪士尼表示:「我們不會主張對您的用戶生成內容享有所有權」,然而,迪士尼同時稱:「如果我們授權您創作、公佈、上傳、分發、公開展示或公開表演需要使用我方版權作品的用戶生成內容,則我們向您授予一項非排他性的許可,以使用創作有關資料所需的我方版權作品創作衍生作品,但授予該項許可的前提條件是,您將您創作的作品的所有權利都轉讓給我們。如該等權利未轉讓給我們,則您使用我們的版權作品創作衍生作品的許可應屬無效。」
「基於中國現行的《著作權法》,迪士尼上述對於二次創作作品默認擁有版權的規定,是無法受到法律支持的。」北京滳慧律所事務所合伙人朱立新分析稱,迪士尼擁有旗下卡通形象著作權就意味著,任何第三人用這些形象進行創作、對原作品進行改變,都是需要獲得迪士尼的許可的,在未經許可情況下改編就是侵犯著作權,迪士尼可以起訴作者進行維權。
然而,朱立新也表示,這並不意味著迪士尼就可以直接利用二次創作作品開發衍生品,「迪士尼單方面進行的說明,並不具有合同法律關係,因為迪士尼並非政府部門,它所指定的相關規定也不是法律法規,不能理所當然地推定所有人都知曉。」
朱立新還提出,在目前的情況下,二次創作作者可以主張自己對基於迪士尼形象二度創作作品中的獨創部分享有著作權,任何第三方未經許可均不能使用,即使是迪士尼也不行。
03、本土化難題待解
「近期,上海迪士尼遇到的一系列輿論風波,確實對於迪士尼以往的品牌形象有所損傷。」
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副教授吳麗雲看來,此前,人們一直認為迪士尼是全面以消費者為中心的,不論是場景的設置還是服務,都將消費者當作第一位來看待,在樹立了這樣一個「人設」后,在近期的風波中,上海迪士尼所顯示出的高調且高冷的態度,確實讓人形成了一定的落差。吳麗雲直言,從上海迪士尼近期的表態可以看出,園方並沒有按照一貫的形象耐心地聽取、適當地接受各界的建議,起碼沒有像很多人想像地那樣在意消費者的感受。
舉例來說,在輿論圍繞上海迪士尼的翻包做法產生了強烈的質疑后,業界卻有消息稱,上海迪士尼對上海市浦東新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表示,不接受調解,不會就禁帶食物、翻包檢查等規定做更改。雖然隨後上海迪士尼也發佈說明對此進行了否認,但在表態中,上海迪士尼仍然將「翻包」等同於入園安檢的說法,卻再次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就此,在本次調查中,有接近五成的網友都明確表示反對迪士尼翻包安檢的做法,還有三成的受訪者認為上海迪士尼限制自帶飲食沒問題,但是翻包做法不尊重隱私。
究其根本,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一半的參與調查人士認為上海迪士尼在中國「本土化」程度並不足,而出現水土不服的根本原因中,感覺「規定設置不符合中國國情」,以及「各種限制不符合中國消費習慣的」網友數量佔比最高。
在吳麗雲看來,現階段,上海迪士尼可以探索一些更加適合中國遊客消費習慣的做法,比如引入一些知名連鎖快餐品牌到園區內,或者將自營餐飲的價格分級調整的更為明顯等。
上述疑似侵權事件以及迪士尼的「版權維護規定」相關內容微博發出后,引發了又一場關於上海迪士尼的輿論風波。一方面,有不少網友認為迪士尼作為一個市場化程度很高的企業,如此規定是為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但另一方面,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表示,迪士尼此舉過於「霸道」,即使是二次創作作品,進行商業開發前也應取得作者許可。
對於這次的觀點爭鋒,北京商報特在官方微博、微信分別就此事進行了民意調查。根據微博投票結果,有超過半數參與調查的網友認為,迪士尼上述版權規定就是「霸王條款」,涉嫌侵權,但也有44%的人明確表示支持上海迪士尼。而在微信端,對於迪士尼此次做法的反對聲音更為強烈,有26%的網友認為上海迪士尼不打招呼就用二次創作作品的行為屬於侵權;更有38%的參與調查者認為迪士尼「默認版權歸屬」的做法屬於「霸王條款」。整體來看,此次選擇不支持迪士尼一方的投票人數佔總投票人數比例達65%,而僅有33%的網友表示迪士尼的做法「沒毛病」。
02、單方面規定引質疑
實際上,對於本次事件爭議的核心之一——迪士尼對於給予其擁有版權形象的二次創作默認擁有版權,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官方網站公示的「使用條款」中也有所規定。有接近上海迪士尼的知情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包括迪士尼的IP等相關版權都屬於美國迪士尼,上海迪士尼並不擁有相關權益,因此,該規定可能還是由美國總部來制定的。
一方面根據該「使用條款」,迪士尼表示:「我們不會主張對您的用戶生成內容享有所有權」,然而,迪士尼同時稱:「如果我們授權您創作、公佈、上傳、分發、公開展示或公開表演需要使用我方版權作品的用戶生成內容,則我們向您授予一項非排他性的許可,以使用創作有關資料所需的我方版權作品創作衍生作品,但授予該項許可的前提條件是,您將您創作的作品的所有權利都轉讓給我們。如該等權利未轉讓給我們,則您使用我們的版權作品創作衍生作品的許可應屬無效。」
「基於中國現行的《著作權法》,迪士尼上述對於二次創作作品默認擁有版權的規定,是無法受到法律支持的。」北京滳慧律所事務所合伙人朱立新分析稱,迪士尼擁有旗下卡通形象著作權就意味著,任何第三人用這些形象進行創作、對原作品進行改變,都是需要獲得迪士尼的許可的,在未經許可情況下改編就是侵犯著作權,迪士尼可以起訴作者進行維權。
然而,朱立新也表示,這並不意味著迪士尼就可以直接利用二次創作作品開發衍生品,「迪士尼單方面進行的說明,並不具有合同法律關係,因為迪士尼並非政府部門,它所指定的相關規定也不是法律法規,不能理所當然地推定所有人都知曉。」
朱立新還提出,在目前的情況下,二次創作作者可以主張自己對基於迪士尼形象二度創作作品中的獨創部分享有著作權,任何第三方未經許可均不能使用,即使是迪士尼也不行。
03、本土化難題待解
「近期,上海迪士尼遇到的一系列輿論風波,確實對於迪士尼以往的品牌形象有所損傷。」
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副教授吳麗雲看來,此前,人們一直認為迪士尼是全面以消費者為中心的,不論是場景的設置還是服務,都將消費者當作第一位來看待,在樹立了這樣一個「人設」后,在近期的風波中,上海迪士尼所顯示出的高調且高冷的態度,確實讓人形成了一定的落差。吳麗雲直言,從上海迪士尼近期的表態可以看出,園方並沒有按照一貫的形象耐心地聽取、適當地接受各界的建議,起碼沒有像很多人想像地那樣在意消費者的感受。
舉例來說,在輿論圍繞上海迪士尼的翻包做法產生了強烈的質疑后,業界卻有消息稱,上海迪士尼對上海市浦東新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表示,不接受調解,不會就禁帶食物、翻包檢查等規定做更改。雖然隨後上海迪士尼也發佈說明對此進行了否認,但在表態中,上海迪士尼仍然將「翻包」等同於入園安檢的說法,卻再次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就此,在本次調查中,有接近五成的網友都明確表示反對迪士尼翻包安檢的做法,還有三成的受訪者認為上海迪士尼限制自帶飲食沒問題,但是翻包做法不尊重隱私。
究其根本,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一半的參與調查人士認為上海迪士尼在中國「本土化」程度並不足,而出現水土不服的根本原因中,感覺「規定設置不符合中國國情」,以及「各種限制不符合中國消費習慣的」網友數量佔比最高。
在吳麗雲看來,現階段,上海迪士尼可以探索一些更加適合中國遊客消費習慣的做法,比如引入一些知名連鎖快餐品牌到園區內,或者將自營餐飲的價格分級調整的更為明顯等。
關鍵字:#上海迪士尼 #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