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品牌:「正宗高仿」成畸形GDP 制假者:自己都辨不出真假
Source: 北京新浪網 2015-10-12
假貨,向來是「老鼠過街人人喊打」。各級監管部門近年來組織了一輪又一輪打假行動,一大批制售假貨的不法分子受到懲處。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制假售假團伙也在跟監管者「躲貓貓」,打假難度越來越大。
與此同時,制售假貨成了少數地方的「畸形GDP」。部分制假者擁有一流的產品製造能力和完整的銷售網路,卻未能創造自主品牌,只能靠假貨飲鴆止渴,最終越陷越深,進退兩難。
打假未有窮期
近年來,對制假售假不法行為,公安、工商、質監等各級政府監管部門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執法人員與不法分子鬥智鬥勇。
2014年,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共依法立案查處侵權假冒案件6.75萬件,涉案金額9.98億元;向司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355件,涉案金額4.8億元。
與此同時,全國質監系統共出動執法人員191.4萬人次,查處各類質量違法案件7.7萬起,涉案貨值60億元。
因假貨備受困擾的一些電商平台也加入了打假行列,並與監管部門合作。
2014年底,國家質檢總局電子商務產品質量風險檢測中心檢測到「櫻花電器」有假冒偽劣的重大嫌疑,於是通過「神秘買家」取證,並與電商平台溝通,從賣家追到假貨源頭,協調屬地質監部門立案了19家制售假冒產品的生產企業,實現了電商產品質量問題的源頭處置。
阿里巴巴集團則招募了一批打假志願者,專門向淘寶網舉報各類假貨侵權行為,並將重大線索提交給監管部門。截至目前,已由此搗毀售假團伙204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64人,案值4億余元。
浙江省公安廳經偵總隊知識產權支隊隊長陳德懷說,利用電商平台的大數據,結合公安機關的專業手段,可準確鎖定網上售假者。雖然他們往往採取經營地和倉儲地分離的作案手段,但公安機關通過大數據鎖定經營地后,可再循線追蹤,延伸打擊倉儲窩點和制假窩點。
國家工商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打假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一些領域的侵權假冒行為仍然比較突出,總體形勢依然嚴峻。」
國家工商總局提供的一份報告顯示,2014年查處的6758件商標假冒案件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未經商標註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相同的商標」,占案件總數的46.36%;二是「銷售明知是假冒註冊商標商品」,佔43.24%。
這份報告同時指出,2014年,廣東、浙江、湖北、江蘇、河南、福建、上海、安徽、廣西、四川等10個省份查處的商標侵權假冒案件最多,共計27318件,佔全年總數的73.39%。
「同假貨的鬥爭,就是同人性的陰暗面作鬥爭,這是一場永久性的戰爭。」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假貨就像病菌存在周圍的空氣里,人類沒有因為害怕病菌而拒絕空氣,也沒有因此就容忍病菌的滋生,對待假貨也是一樣。對待病菌的正確態度,就是承認它,然後打敗它。」
隨著監管部門打擊力度不斷加大,假貨生存空間不斷壓縮,一些制假者被迫謀求轉型。
根治假貨,需要「堵」,更需要「疏」——創造環境,創造機制,促進高仿產業轉型,讓賣正品比賣假貨更賺錢。
一些地方積極採取引導措施。今年3月,莆田市長為莆田自主品牌代言,並與阿里巴巴合作,在淘寶啟動「中國質造」活動,專門推廣莆田自主品牌的運動鞋,良好的銷售鼓勵了很多製造企業。
國家工商總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將進一步加強自主品牌的培育和保護。一方面繼續優化審查註冊流程,推進商標註冊便利化;另一方面推進商標品牌建設,引導企業自覺維護自身商標品牌的聲譽,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強中外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信心和信任。(執筆:李柯勇、張遙、劉大江;參與記者:張逸之、邰曉安、劉兆權、關桂峰、周琳、陳文廣、白田田、李建國、李勁峰、高敬、劉巍巍、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