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趨勢:導入生產力4.0 再創經濟高峰

IMF總裁拉加德示警,全球經濟將進入新平庸時代,低信心、低成長、低通膨的潛在風險影響整體市場。全球產業面臨重組,德國、美國、日本等工業強國都先後推出工業4.0計畫,以物聯網、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技術,創造更有效率的生產系統。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林建甫指出,金融海嘯後台灣製造業成長停滯、服務業發展弱化,經濟動能相對不足,應盡快利用製造業優勢為基礎,往微笑曲線上下游兩端的創新研發中心及全球運籌管理發展,生產高附加價值、替代性低的商品。
林建甫說,台灣製造業過去多為零組件代工,品牌概念較為薄弱,發展自有品牌時仍以設備製造商的思維來經營,忽略成功品牌應具備的智財管理、專利布局、通路管理及設計管理。他並舉蘋果公司為例,說明蘋果擁有許多專利技術,拉高競爭門檻,同時也能對競爭對手提起專利訴訟,維護公司利益。
若考慮到台灣製造業當前情況,發展B2C品牌需要較高的行銷費用,且產業國際化程度不足,將難以與大國品牌競爭。因此,林建甫認為台灣中小企業在世界供應鏈中扮演著重要的地位,可利用此優勢,打造B2B品牌,培育更多在特定領域的隱形冠軍。
林建甫指出,四大智慧型、六大新興產業以及十大重點服務業,是台灣產業發展創新突破的策略。提倡工業導入生產力4.0,透過智慧機器人、物聯網、系統虛實化整合工廠端至客戶端,再從大數據資料中分析評估,對零組件的使用情況做出及時反應。
未來兩岸產業合作型態將由低附加價值的加工貿易與代工,走向高附加價值的新型產業合作模式,也就是2.5級產業或稱作生產服務業。兩岸可攜手建立物流、批發零售、連鎖加盟事業等。
林建甫也提出重啟南進政策的產業發展方向,他表示東南亞是我國出口第二大重要地區,且台商在東南亞耕耘許久,加上中國生產成本不斷上升,部分台商已將生產基地移往東南亞。因此,可將東南亞視為台灣參與一帶一路的灘頭堡。(工商時報)
關鍵字:工業4.0 生產力4.0 大數據 移動終端 物聯網 品牌商標 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