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創新:當經濟崩潰 創新產業是解藥
Source: 聯合報 童振源/柏克萊加州大學訪問學者(美國柏克萊)2015-11-27
在台中的一場產業轉型契機演講中,馬凱教授一上台就語出驚人指出:我看台灣經濟不是悲觀而已,而是崩潰!並指出,過去八年台灣產業完全沒有轉型,仍扮演低價代工角色。馬凱估計明年經濟成長降至○,有幾年會負成長!他認為,台灣須置之死地,只有創新的企業可以存活。但是台灣的創新產業與企業在哪裡?
創新經濟便是要改變與顛覆既有的產業與企業。先進國家經濟的成功經驗,便是一波波創新產業發展過程,一次次顛覆既有的新興產業與企業霸主,為經濟發展提供活水。如果無法持續創新,成功者也會不斷被後來的創新產業與企業顛覆,才能維持經濟成長的動力。
例如,一八八○年創立的柯達,曾經占有世界攝影器材市場的四分之三,二○一三年宣告破產,便是沒跟上數位相機產業商機。黑莓手機,曾是歐巴馬愛不離手的通訊工具,在美市占率曾高達五十一%,但是目前只剩下一%、還可能在二○一六年下架,便是因為沒有跟上智慧型手機創新發展的潮流。
簡單說,創新經濟是為了解決人類與社會的需求。提供網路租車與共乘服務的Uber便是一個案例。
Uber創立才六年,據估現在價值已高達五百億美元,包括谷歌、高盛及中國百度都有投資。Uber營運範圍已達五十八國、三百個城市,表示這家公司的前景,受到著名國際投資者的支持,而且各國消費者對他們的創新服務有需求。
然而,創新經濟活動與商業模式,不一定符合當前的法規與既有業者的利益。Uber不符合既有法規、安全查核及侵犯既得利益者,面臨很多法律問題,甚至在很多國家被禁止營業。但是,美國舊金山與多個城市已經合法化這項創新營運模式,這便是美國創新經濟的活力來源。
要化解台灣經濟崩潰危機,迫切需要創新產業;創新產業需要創新的思維、態度、政策、法規與環境,資金與人才便自然會進來。
台灣推動創新經濟,不能只是口號,最重要的是政府的改造與創新,突破保守的思維與過時的法規,主動協助創新經濟的萌芽與發展,積極協助既有產業轉型為創新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