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創新:全球創新格局變化趨勢及其影響
SOURCE: 北京新浪網 2016-11-03
當前,全球創新環境與格局正發生重大變化,一方面,創新全球化和多極化日益凸顯;另一方面,全球經濟增長對技術創新依賴度大幅提高。展望未來,發達國家主導全球創新的局面仍將持續,中國將對全球創新格局變化繼續發揮舉足輕重的影響。新的全球創新格局對中國引進高端生產要素和整合全球創新資源帶來了契機。推進改革開放,改善創新環境,提升創新體系效率,不僅是我國轉型發展的需要,也是應對世界格局變化和國際競爭的戰略抉擇。
全球創新格局變化的趨勢性特徵
21世紀以來,全球創新活動日趨活躍,呈現出一些新的趨勢性特徵。一方面,創新全球化和多極化日益凸顯,創新活動的新版圖漸趨形成。另一方面,全球經濟增長對技術創新依賴度大幅提高。「加強研發,重視創新,投資未來」成為國家和大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戰略。這些重大趨勢性變化將對今後的世界經濟格局、國際分工和增長前景產生深遠影響。
第一,全球進入高強度研發時代,經濟增長更依賴於科技發展。一方面,全球研發投入自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加速增長;另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對創新活動產生了短暫衝擊,目前全球創新動力已基本恢復。全球研發活力的復甦從2011年前後開始,目前已基本恢復到國際金融危機前的增長水平,企業研發投入也恢復到危機前的年增長率。
第二,創新全球化和網路化趨勢已經形成,開放與合作創新日益普遍。受經濟全球化、新興經濟體崛起、技術進步速度加快、產品生命周期縮短等多種因素影響,技術和人才等創新要素跨國流動的規模和水平不斷提高,改變了國家和企業的技術創新模式。國家和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升不再局限於獨立的內部研發,而是在更大範圍內,運用技術和資本等各種手段整合外部創新資源。創新組織模式的變化提升了全球創新的速度和效率。其一,研發組織模式向全球化和專業化發展。全球研發支出最多的1000家企業中,絕大多數企業在海外開展研發。在研發全球化過程中,研發合作不斷增多並形成專業分工。企業研發外包漸成趨勢,專業研發服務部門不斷擴大。集成電路設計公司、消費電子獨立設計企業、第三方設計公司、軟體研發外包企業等研發新業態不斷出現,從而促進了研發活動的效率提升。其二,人才跨國流動規模擴大,國際流向漸趨多元。儘管自由流動的全球勞動市場尚未形成,但科技人員、企業家和創業者等各類人才跨越國境,尋求研究、創業和投資機會的趨勢正在增強。隨著全球人才競爭更加激烈,各國政府致力於降低人才流動的壁壘,出台了一系列吸引高層次人才的鼓勵政策。
第三,創新呈多極化趨勢,全球技術力量對比悄然生變。一是研發投入和技術產出多極化。21世紀以來,以歐美等發達國家為主角的全球創新版圖發生了重大變化,部分研發和創新活動逐漸向新興經濟體轉移。中國、巴西、印度、土耳其等新興經濟體研發支出快速增長,在全球的研發份額逐年上升。研發多極化亦導致技術產出的多極化。美國專利是衡量各國專利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杆。20世紀80年代,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授權的發明專利由78個經濟體獲得。到2010年,USPTO授權發明專利由130個經濟體獲得。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專利申請國構成和比重也呈相同變化趨勢。二是新興經濟體技術能力上升,發達國家領先優勢相對下降。創新多極化表明新興經濟體的技術能力明顯增強,其比較優勢正從自然資源和勞動力的低成本優勢,向以知識和技術密集為特徵的新優勢轉換。新興經濟體的技術追趕自2000年後明顯提速,與發達國家在部分領域縮小了差距。根據OECD顯性技術優勢指數,中國、土耳其、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優勢技術領域在增多,美、德、英等傳統上的技術領先國家在多個領域的領先優勢有所下降。三是亞洲創新崛起,在全球創新中的地位將繼續上升。目前,亞洲已成為企業研發支出最高的地區之一。亞洲創新地位的上升還表現在專利申請數量的高速增長。國際金融危機后全球專利水平的恢復,主要歸功於亞洲尤其是東亞的貢獻。如今的亞洲已不僅是全球生產體系中的製造基地,也成為全球創新網路中的創新活躍區。在全球高端生產要素和創新要素加速向亞洲轉移的趨勢下,亞洲正向全球創新的又一核心地帶發展。未來的亞洲將很可能產生若干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城市。
第四,跨國公司主導全球創新資源整合,保持技術領先優勢。以發達國家為主的跨國公司在資金實力、研發能力、技術儲備和人才等方面具備綜合優勢,近十多年來的創新態勢相當積極。一是始終保持高研發投入,且集中在高技術領域。大型跨國公司主導著全球企業研發。全球500強的研發支出佔全球份額65%以上。跨國公司研發有很強的行業特徵,主要集中在高技術領域。二是從生產全球化向研發全球化升級。三是海外研發投資目的地更加分散,從「在新興國家製造」向「在新興國家創新」發展。新興經濟體對技術資產和人才的長期投資豐富了本國創新資源,使跨國公司在發達國家之外有了更多選擇。傳統的在發達國家研發、在發展中國家加工的國際生產格局正在改變。
創新格局變化對全球增長影響深遠
有機構預言,當今世界乃至未來二三十年都將處於轉型期,其核心標誌是財富和經濟實力從西方向東方轉移。創新格局的變化顯示了相同趨勢,其必將對世界經濟前景和格局,以及國際分工產生深遠影響。
其一,全球創新能力提升有助世界經濟復甦。全球創新格局變化意味著在世界範圍內,創新投入者更多,創新投入力度更大,創新要素配置效率更高,從而使全球科技基礎和創新能力以更快的速度提升。展望未來,儘管世界經濟將進入低速增長期,全球研發支出的增長可能會有所波動,但全球研發投入仍將保持在較高水平;與研發投入高度相關的專利等技術成果也將保持較快增長;全球創新格局的變化仍將持續。一方面,技術創新對世界經濟增長將更加重要;另一方面,全球範圍內的低經濟增長與全球創新能力提升的現象將在一段時期內並存。但從長期看,全球創新能力的快速提升將對世界經濟復甦發揮積極作用。
其二,儘管新興經濟體創新日益活躍,發達國家主導全球創新格局的態勢仍將持續。新興經濟體創新能力增強,將使發達國家與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創新競爭更加激烈。但發達國家仍擁有巨大的存量知識資產,掌握著經濟全球化和創新全球化的主動權;發達國家跨國公司仍主導著全球生產體系,佔據全球價值鏈高端;高端要素向發達國家相對集中的趨勢仍難以改變。在較長時期內,發達國家仍將是全球科學技術的主要源頭、人才高地和全球創新的核心地帶。
在全球創新變局中加速中國創新
新的全球創新格局對中國引進高端生產要素和整合全球創新資源帶來了契機。唯有推進改革開放,改善創新環境,提升創新體系效率,才能真正推進轉型發展,從而積極應對世界格局變化和國際競爭。
其一,中國將對創新格局變化繼續發揮重要影響。近十多年來,中國研發投入、科技產出和技術能力的快速增長是改變亞洲乃至全球創新格局的一個重要因素。據預測,中國的研發支出將在2019年前後超過歐盟和美國,躍居世界首位。儘管還存在制約創新的諸多障礙,但中國的技術能力及其國際影響力已不容忽視。中國創新能力的持續提升不僅影響著自身發展,也將對全球創新活動的分佈、強度和方式等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其二,創新格局變化對中國機遇與挑戰並存。未來二三十年,中國將處於技術追趕後半程,進入世界前沿的科技領域將逐步增多。中國在一些技術領域正向領軍國家邁進。據有關調查顯示,在影響未來研發走向的十大關鍵性領域中,中國全部進入研發領先國家前5位。中國有望在今後20年左右的時間內實現局部技術領先。創新全球化和多極化有利於我國以多種方式利用海外高端要素,在開放創新中提升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也有利於國內企業創新「走出去」,整合全球創新資源,彌補國內技術和人才短板。需要注意的是,其他新興經濟體的創新崛起為中國企業開拓新興市場和開展技術合作提供了機遇,但新興經濟體技術能力的提升也對中國形成了趕超之勢。我國中低端生產環節將向其他新興經濟體加速轉移,價值鏈中低端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從而驅動中國企業加速向中高端升級。更多中國企業將面對與發達國家企業在價值鏈高端的直接競爭,這對我國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構成了嚴峻挑戰。
在全球創新變局中加速中國創新,要在創新要素配置全球化、開放與合作創新日益普遍的趨勢下,提高創新體系效率,改善創新環境,利用好全球創新資源,在創新變局中爭取主動。一方面要有較強的核心技術能力,具備整合資源的實力;另一方面,還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開放的創新政策體系。一是繼續提高科技投入強度,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夯實創新發展的科技基礎。二是推進落實科技管理體制、成果轉化機制和科研組織體系等方面的改革;重點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和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等關鍵環節的改革,使創新環境改善在較短時期內取得成效。三是消除制約科研和人才等創新要素和活動跨境流動與合作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障礙,建立開放和公平競爭的創新政策體系。(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