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创新:从苹果与星巴克看减法经营 少做反而赚

SOURCE:中央社 2017/11/11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是门哲学,运用在企业经营同样有效。一度濒临破产的苹果公司(Apple)能够起死回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创办人贾伯斯1997年回锅后的减法策略;连锁咖啡品牌星巴克(Starbucks)也应用了同样的原理。
一项产品的功能愈多愈受欢迎吗?小吃店菜单种类愈多,生意愈好吗?过去一直在做的事,虽然效益不佳,但想到以往投入的资源、感情,「放弃吧」这句话就很难说出口。
这是许多中小企业经常面临的困扰,业绩不好时,要不要跟着当红潮流,推出别人卖得很好的商品呢?
专门研究日本中小企业经营的静冈县立大学教授岩崎邦彦分析,不管是服务业还是制造业,不管是商品开发还是客层设定,都不是愈多愈好、愈广愈好。他举苹果与星巴克两家公司的发展为例:
●以简单为信念的苹果
当今减法企业的世界代表,应该非「苹果」莫属。英国Interbrand公司「2014年全球最佳品牌」评比,苹果的品牌价值为1188亿美元,是世界第一(2017年为第2)。
曾经濒临破产的苹果能够起死回生、品牌力急速成长的契机为何?就是「商品品项的彻底减法」。成功拯救苹果,提高企业「极减力」的是贾伯斯的「精简策略」。曾经被踢出苹果的贾伯斯,在1997年重返苹果做的一件事,就是重新修正商品系列。
贾伯斯对产品线进行精简,一次减去70%。当时光是麦金塔系列(Macintosh,简称Mac)就多达10种商品, 贾伯斯将其简化为「一般消费者(Consumer)」、「专业人士(Professional)」、「桌面计算机(Desktop)」、「手提电脑(Portable)」4种。对打印机与服务器也进行了减法。
贾伯斯说:「专注与简约是我的信念。追求简约比复杂还要困难,为了让事情化繁为简,你必须不断努力,让自己思考简洁。不过,所有的努力终将值得,因为届时你的力量足以移山。」
选择「简约」重新出发的苹果,可选择的商品品项虽少,却不构成弱点。相反的,变成优势。
这跟事业版图含括家电、电器商品、游戏、音乐、电影、金融、住宅等的日本家电厂商完全不同。
SONY创办者井深大说:「真正的经营者会思考明年、后年要做什么。并非日渐扩大,而是要慢慢精简。只要想着集中,就能省去不必要的事。不这么做就无法集中。」听过这段话后不难理解,为什么贾伯斯过去曾对SONY深感尊敬。
日本企业向来以家电厂商为代表,现在不就是该重新思考井深大这段话的时候了吗?减法需要勇气,而且不是减去就好。不过,只要能够实践,就能获得极大力量。
●减法带来品牌化契机的星巴克
听到「咖啡」,你脑中浮现的品牌是什么?绝大多数消费者最先想到的是「星巴克」。
想象星巴克这个拥有强大品牌力的企业,打造品牌时关注的部分是什么? 要注意的不是星巴克「现在正在做什么?」而是聚焦星巴克商标默默改变了几次,请看它创业时(1971年)的商标。如果沿用此商标至今,星巴克应该不会成长为如此强大的品牌。
星巴克的商标设计,随着时代变得更简约。现在的商标最简单、也最有力量。当商标设计得愈简约,让人愈能感受到能量与震撼。
不过,绝对不能舍弃的是主轴。虽然商标变得简约,但核心价值却没有改变,没有偏离主轴。自1987年以来,商标使用的墨绿色从未改变,正中央的希腊神话半人半鱼女妖SIREN也一直存在。如果使用减法时,没有像星巴克这样拥有稳固的核心概念,会无法成功运用减法策略。
星巴克使用的减法不只如此。
例如吸烟区的减法。星巴克店内禁止吸烟,因为只要有烟味,客人就无法慵懒、放松地享受咖啡滋味与香气。店里不卖披萨跟热狗也是一样的道理。一旦开始卖味道较重的食物,就品尝不出咖啡的香气。星巴克不是用餐的地方,而是放松的空间。
为什么呢?
这个商标上写着COFFEE(咖啡)、TEA(茶)、SPICES(香料),代表星巴克创立之初是以贩卖咖啡、茶与香料起家。
到了1987年,商标上的TEA与SPICES消失不见。减去「茶」与「香料」,专心销售咖啡,正是让星巴克迅速成长的契机。如果星巴克依然是那家同时卖咖啡、茶与香料的企业,今日的品牌影响力应该不可能变得这般强大。星巴克「做了什么让品牌变强?」
~详续看原文~
关键词:Less is more 星巴克 苹果 企业经营 减法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