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创新:该不该为转型成立新部门?政大EMBA执行长:先分清楚是「真创新」、或只是做新业务

SOURCE:商周.COM 邱奕嘉 2018/06/14
创新转型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关键,但在推动创新时,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来发展创新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应该先厘清:
2.如果确定真的是创新,公司将一步到位?还是会新旧并行,然后逐步取代?
首先,该如何分辨「创新」和「新业务」的差别?以王品集团为例,它原本目标是高阶市场,像是王品牛排、夏慕尼铁板烧等等,当他们进入其他市场区隔,例如:hot 7、沐越,或是较低价的石二锅等,这并非算是创新,而是新业务的推展。
但王品如果想成立一个美食平台,类似UberEats的形式,此时就是在推动创新。也许你会疑惑,从高端改作平价餐饮或其他区隔,难道不会涉及许多层面的转变,像是食材、人力培训、服务质量?没错,新业务和创新之间的确像光谱一样,跟不同的对象比较,将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通常会用更精确的定义来判断:是否和原本业务有冲突。
所谓的冲突,指的是跟既有组织产生资源排挤外,更重要的是与既有经营模式上的差异。以上述的例子而言,转做其他区隔或低价市场,原来的管理者、厨师、服务生也许稍微不习惯,但仍能透过调适与学习来解决,某些食材说不定也能用同样的供货商、员工也不见得要全部重找。但若是从事UberEats平台,牵涉到经营思维与经营模式的全面转换,包含对技术和趋势的掌握、对不同市场趋势的掌握,而投资在这边的成本也很难和旧有事业共享,甚至会挤压到过去的预算。
厘清新业务和创新之间的差别后,假如公司真的想发展创新,则必须进一步思考:选择一步到位,抑或是逐步转换。前者由于是整间企业动起来,组织规划就没什么公式可言,依照转型后的需求设计即可;但如果是从部分事业开始创新,那公司就必须创立一个新组织,因为不一样的思维、不一样的事,就该在不一样的单位做。毕竟旧单位还有手上的业务,正常状况下,它们不太可能有多余心力去应付与创新有关的工作。
但设立一个新的独立部门只是第一步骤,接着第二步骤则是要确保它「不能100%独立」,不能让它像是另一个与你企业无关的新创公司一样,完全自成一格。否则它会无所适从,也很容易被斗垮。这部分是创新能否成功的决胜点。
让新部门和公司有所连结,有几个方法,像是找资深的管理阶层直接过去支持,或指派特定部门支持等等。这里要注意,如果是请既有单位协助,最好只请他们做原本专擅的事情,而不是要它们配合此新单位,重新设计或改变既有工作流程,例如某条生产线可以为了支持新部门的业务而提高产量,但最好别让旧单位为此重新改变整个制程,否则旧有组织不一定可以胜任,甚至会强烈排斥,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而找内部资深职员来协助,也要注意适不适合当新部门的掌舵者?在以往的经验中,这个被指派过来的人,对创新往往不会具备足够的知识基础,那么其实可以让他担任「保姆」的角色。换句话说,他可能不是新部门负责做决策的那个人,但可以帮新部门去和旧的人要资源、乔事情,确保创新的单位可以顺利在公司中生存下去。
因组织结构问题而让创新失败告终的例子有很多,台湾某3C和家电大型实体通路,其营业额是台湾龙头,曾想发展电商却以失败告终,因为当时在在线销售的产品,由实体店出货,但业绩却是算在线部门的。辅助新事业非但没有诱因,还会侵蚀自己原本的业绩,最后就是黯然收掉在线通路,这是一个很可惜的例子。
经营者须谨记,创新需要新的思维和技巧,不该期待既有组织来推动新事业的发展。而创新虽然要透过独立单位来进行,但如何有效链结内部资源,则是新部门能否好好活下去的关键。
除了上述要点,经营者要让公司全员体认到新旧事业对公司皆有贡献,少了既有事业的付出,新事业就失去了成长所需的资源;没有创新事业的变革,公司也不能走向未来。经营者应努力让二者保持良好的伙伴关系,才能够真正发挥综效。
关键词:创新 内部资源 综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