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创新:工商社论》推动社会创新 公部门得先有创新思维与作法

工商时报 中时电子报 主笔室 2018.08.12
行政院长赖清德从去年九月上任以来,针对台湾的投资环境,对本土与外资的吸引力不足,以及中小企业陷入产业转型升级困境等痼疾,亲上火线。除了面对工商团体所提投资「五缺」的课题,一再召开项目会议,寻思化解之道;以及责成国家发展委员会,应善用金额逾千亿元的「产业创新转型基金」,筹组「咨询辅导服务团」,以帮助有升级转型需求的企业。此外,更是火力全开的力推「社会创新行动方案」,强调推动社会创新发展,对外可实践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DGs),以强化国际连结;对内则可促进国内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包容性成长,俾落实蔡总统以「创新、就业、分配」为核心的新经济成长模式。
相较于解决「投资五缺」及协助产业创新转型,目标主要是响应既有大、中、小型企业,面对产业经营型态颠覆性的变化与挑战,站在公部门立场,协助改善投资环境,乃至必要的资金挹注。「社会创新行动方案」则是从前瞻的角度,一方面利用创新策略,以解决未来社会的问题,另方面更是提供青年创业,以及落实发展社会企业的重要方法。
然而,谈到「社会创新行动方案」的推动与落实,诚如赖院长的剖析。我国现阶段多数社会创新企业,由于规模小、市场认知不足等问题,经常面临资金、人力不足等不同层面的挑战。因此,赖揆乃于日前指示各部会,应通力合作,在资金、法规等面向提供协助,建构友善发展环境,以推动社会创新发展,发掘更多台湾社会创新典范。
既然赖揆已经将焦点投注于此,主管部会经济部不敢怠慢,除了强调「社会创新行动方案」将集结12个部会资源,透过「价值培育、资金取得、创新育成、法规调适、推动拓展、国际连结」等六大策略予以落实。而肩负推动、执行之责的中小企业处长吴明机更于9日公开表示,依现行法规,达到一定规模的上市柜公司,须定期提供CSR(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循此,中小企业处将有系统地引导这些上市柜公司,关注社会创新领域,并协助媒合,打造友善创业环境,以协助社会创新创业。
总体以观,赖内阁力推「社会创新行动方案」,从院级到部级再到局处局,都已如响斯应,6大策略更是纲举目张,层次分明。只要照表操课,按说应可收计日程功之效。然而,证诸先前推动产业创新转型,不只纲举目张,甚至连千亿银弹都已备足。但实施3年,却仅通过4件申请案,实际拨付的金额更是只有39亿元。惩前毖后,如果连面对经营困境,亟待转型升级的中小企业,都对政府提供的大笔银弹无动于衷,或不知道要争取申请,则对于规模更小、市场认知更为不足的社会创新团队,想要经由所谓的「6大策略」,就能看到成果,只怕是缘木求鱼了!
进一步检视经济部针对「行动方案」所规划的这「6大策略」,其中的价值培育、创新育成与法规调适,其重要性无疑更甚于资金取得、推动拓展与国际连结。其中尤以「价值培育」,更属重中之重。具体而言,此时此际,强调推动社会创新,赖揆指出是要响应与实践联合国的永续发展目标。检视SDGs其实涵盖17个大领域,兼顾经济成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三大面向,都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构思。针对各个面向、各大领域存在的污染、浪费等问题,透过科技的手段,以发展出减碳、再利用、乃至循运利用,以及保育和修复的新价值观和新对策模式。
然而,谈到永续发展的新价值观之培育,光靠公部门体系各部会显然难以竟其功。以日本为例,东京大学就依照SDGs,建构出与此相应的教学、研发、社会互动全新模式。并以建构更为美好、包容的社会5.0蓝图,来取代在目前工业、信息、资本极端化发展下所带来的失衡状态。相形之下,经济部现阶段所强调的价值培育,只能算是短视与浮浅了。
另外在法规调适和创新育成方面,从网络新经济时代出现以来,我国的法规调适明显滞后,创新育成也未见绩效。连带的,即使提供充沛的天使基金,只怕绩效还是会重蹈产业创新转型基金的覆辙。至于国际连结,以今天台湾的处境,恐怕更是难以望及。
综而观之,赖揆强推「社会创新行动方案」的高度和决心值得肯定,而短期内各公部门体系的执行能力是关键。至于长期发展,则有待更高层次和更宏观的策略。
关键词:#创新 #经济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