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创新:选摘(6):因特网的出现

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 2015年10月07日
因特网-战略目的或和平用途? 有个普遍接受的说法是,因特网是为了能挺过核武器攻击而建造的。这个说法激怒了许多因特网的建构者,包括泰勒和罗勃兹,他们不断驳斥这个关于网络起源的神话故事。不过,因特网就和数字时代的许多创新一样,有各式各样的起源,不同的参与者往往有不同的观点。有些人在指挥链的层级高于泰勒和罗勃兹,更清楚当初拨款补助的决策如何形成,他们开始驳斥这些反面说法。
军事动机与学术需求交互作用,形成因特网根深柢固的特色。「ARPANET 和因特网的设计都偏重军事价值,例如存活能力、弹性和高性能,而较不重视商业目标,例如低成本、简洁、或对消费者的吸引力;」科技史家艾贝特(Janet Abbate)指出:「同时,设计和建造ARPA 网络的这批人,大多是学术界的科学家,他们把自己的价值观,例如权力分享、分权、开放式的信息交流等融入系统中。」1960 年代末期的这些学者,有许多人认同当时的反战次文化,因此他们打造的系统也抗拒中央控管。系统选路会避开核武器攻击的危害,但也让网络避免受到掌控。
关键词:APRNET 因特网 资源共享 军事目的 开放式 商业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