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创新:从社会需求激发的红点创意

Source : 经济日报 彼得赛克(Peter Zec)2015-12-29
2015年对于红点设计奖和我个人而言,都是极具意义的一年;60年前,这个世界知名的设计竞赛,在德国埃森诞生。
当时,年轻的联邦政府创立「德国工业设计协会(Industrieform)」,旨在严谨地选拔并推广良好工业设计产品。今年我们在埃森Zollverein煤矿同盟工业园区,这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举办红点60周年特展「永『式』不朽——从工业形式到设计世界」。重现1955年红点首展展出60组获奖作品,回顾一甲子来辉煌历史。
如同红点演进一般,60年来设计发展也与时俱进。红点设计大奖中,可看出人们对好设计需求不断地增加,愈来愈多公司争取优良设计标志与封号。尽管德国设计实力依旧相当出色,且总是保持卓越产品质量;来自亚洲各国产品,显示出太平洋地区已成国际间益发重要且活跃的设计重镇。尤其是台湾,设计领域中扮演关键性角色。
两年前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宣布台北成为「2016年世界设计之都」时,我深感骄傲;更值得开心的是,这起初是由我在2005至2007年,担任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长期间所发起计划。
在过去数十年间,台北重振整个城市地景,涵盖复杂交通系统、医疗照护与文化基础设施。持续蜕变,使台北成为台湾政治、经济、文化与科技等中心,吸引国际目光。
举办「世界设计之都」是一个很特别的时机,在城市里创造聚焦「设计思考」氛围,透过设计,解决社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或个别议题,影响各领域设计者创作思维。
台北市申办2016世界设计之都时所提出的理念「不断提升的城市(Adaptive City—Design in Motion)」中,社会问题也是其中关注焦点。
在德国与北欧国家,过去超过150年时间,设计界发展与社会脉络息息相关。在诸多创意思潮与设计教育中,像是国际知名设计师奥托.艾舍(Otl Aicher)创办的乌尔姆设计学院(Ulm School of Design),以及包浩斯设计学院(Bauhaus),都结合纯艺术与美学训练,将社会思考纳入教程之中。举例来说,包浩斯全面使用过去工业时代所能提供的一切实验方法,兼容科技与创意想象,驱动量产时代来临,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生活质量。
今日,设计师同样须具备最新科技、生产技术与材料处理的基础知识,以满足日趋重要的社会设计需求。一个最佳范例,就是今年红点传达设计大奖「红点新锐设计奖(Red Dot: Junior Prize)」的得奖作品BlindNavi,来自台湾科技大学的新锐设计师陈潜心与陈萱恩,设计给盲人专用的导航App,透过模仿盲人辨识街道的方式,结合他们惯用的多感官讯息,以设计满足社会需求。
「BlindNavi」展现当代设计师强烈责任感,藉由设计提升生活质量。这是史上第一次「红点新锐设计奖」由台湾获得,也为明年的「2016台北世界设计之都」揭开精彩序幕!
photo via Vernon Chan, cc license.
关键词:红点设计奖 社会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