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创新:从股后出嫁 看企业创新的价值

SOURCE : 经济日报 社论 2016-06-21
台湾股后、半导体电子束检测设备龙头厂商汉微科将100% 股权以每股1,410元、总价约新台币1,000亿元售予荷商艾司摩尔 (ASML),震撼了台湾股市和半导体产业。对于此一股权转让,各方评价不一。
悲观者认为「国家队」失去大将,产业模范生被买走了,未来可能影响台湾最具优势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如果外资收购台湾企业从个案变成常态,台湾将面临产业竞争力快速流失的困境;或是再度凸显台湾好企业的本益比低、相对廉价,若这些指标公司因被收购而下市,「池子里的大鱼不见了」,势必影响台股表现。
乐观者认为此一收购案对台湾有正面意义。首先,因为汉微科主要发展电子束检测技术,藉此提高半导体产业的良率,拥有多项自行研发专利技术,此次合并利于双方转入下世代的检测设备开发技术,可使半导体设备生态更趋完整,提升设备产业的竞争力;其次,这也代表台湾设备检测技术受到国际肯定,已达与国际半导体设备技术互补接轨,有助于提升产业形象;再者,汉微科被收购后,员工将留任台湾,没有人才外流疑虑,技术服务、维修、设备耗材、人才培训业务都会留在台湾,有助产业结构与培育下世代人才;最后,汉微科大股东有机会因获得资金而另启新局,精进于下世代的检测或制程设备研发。
平心而论,此一收购事件之所以会引起震撼,原因在于台湾像汉微科这样指标性的模范生企业太少,当池子中的大鱼不多时,少了一条大鱼当然非同小可。这也凸显在政府致力于培养中坚企业多时后,我们仍然没有足够多而好的中坚企业。若以中坚企业多而强著称的日本或德国来说,像汉微科这样的收购案就一点都不新鲜。
一直以来,台湾的信息产业强于硬件制造,弱于软件研发,而这正是台湾产业发展困境的主因。硬件制造若不能搭配软件研发,就只能依赖不断寻求更低的成本以及追求量产来维持生机,偏偏台湾绝大多数厂商都属于此种类型。像汉微科这种勇于创新研发、创造不易被取代的关键性、终能获国际肯定的「大鱼」实不多见。也正由于多数厂商重视的是低成本以适合量产的环境,「五缺」便成为业界企盼政府「代为解决」的问题。
池中的大鱼不多,企业和政府都有责任。一般而言,生产营利活动需要包含劳动、资本、土地及企业精神等几大要素的配合,所谓企业精神指的是企业家的能力,即企业家要有能力从市场中整合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发挥组织与创新能力以便在市场中获利。若企业仅能依赖政府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要素来获利,则企业精神的价值将变得不重要,小鱼也终难成大鱼。企业主必须思考如何发挥企业精神,克服台湾先天难以解决的五缺问题,才能练就关键、不被取代的功力,成为令人称羡的大鱼。
就政府而言,面对产业发展的困境,如何塑造创新创业的氛围与环境,应远较不断供输产业各种生产要素来得重要。新政府不断强调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也间接回避了对五缺问题的响应;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只缺与产业界与人民更好的沟通,以及真正落实。
汉微科被收购固然令人不舍,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这正说明了我们视汉微科为宝贝。台湾如果能有更多这样的宝贝,经济风险自会减少许多。失去池里的一条大鱼并不足惧,我们该担心的是池塘里的众多小鱼能不能不要夭折,而能长成愈来愈多的大鱼。
台湾向来习惯从静态的角度看问题,例如,我们总担心陆客不来会严重冲击台湾观光业。但不可否认的是台湾也从未像现在这么努力地争取其他国家的观光客。这说明了从动态的角度来看,短空未必是长空。我们失去了汉微科,更应致力于制造更多的汉微科,若然,台湾经济的长多可期。
关键词:创新 并购 专利技术 汉微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