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创新:生技专家观点/筑专利堡垒 攻创新医材

SOURCE: 经济日报 记者黄文奇/整理 2016-06-27
智慧财产是创新医材公司的核心价值所在,也因此,如何对临床需求所发掘的解决方案及精心淬炼的研发成果有效的予以智财化、资本化、商品化及货币化,应是医材公司应关注并专业经营的关键项目。
创新医材公司的技术要商品化并进入各国市场,会面临许多困难及进入壁垒,例如市场通路缺乏、品牌营销不易、专利侵权风险等,而要从中突破各项困难及壁垒,除了要符合产业发展趋势外,还须运用智慧财产布局与营运来改变赛局以创造市场。
其中,有四要件必须掌握。首先需要精准的选题并设立里程碑,以优质的智慧财产吸引投资者挹注资金;再者,寻求跨界以整合品牌医材企业,以专利及营业秘密作价投资换股,藉由品牌企业资源实现商品化并快速进入市场。
第三,亦可藉由授权、转让智慧财产给品牌企业,使鞭长莫及的市场也能并进;最后,具有质量与价值的专利组合,藉由诉讼、交叉授权等方式增加竞争筹码,也能在市场竞争中扮演抗衡角色。
在战略上,智慧财产布局须以商业价值为导向,依据产品技术、合作开发、医材法规、商业模式、通路管理、临床情境等各种面向综合考虑,始能极大化智慧财产保护范围,构筑竞争者的进入障碍。
智慧财产产的布局,则有几个面向要注意。一、 产品技术是否有其他应用领域,或相同应用领域是否有其他替代技术方案,据以妥适界定保护客体。二、合作开发则需依据产品组合及市场规划,界定具体权利义务关系。三、医材法规,创新医材上市通常属于第三或第二类,须经审查通过方能上市的产品,因此可以在新结构、新材料、新效能、新方法等项目进行专利保护,增加后进者通过技术审查的门坎。四、商业模式,则依医材分属设备或耗材的不同,也须相应调整保护目标,才能使权利金或损害赔偿有较佳的计算基础。五、通路管理则须考虑产销分工与地理区域,藉由专利确保通路的独占性与稳定性。六、临床情境须考虑行为主体可能分属医疗机构中不同人员,依实际诊疗流程来界定适当的专利权利项组合。
在专业上,智慧财产布局还要考虑智能财产的型态、质量与价值,始能支撑智能财产之授权、买卖及技转等货币化的实现。而智能财产究竟以专利或营业秘密型态保护,则赖发明技术是否具可还原性而定。亦即,不易或无法从终端产品还原的技术,应以营业秘密保护,否则应以专利保护。
研发成果以专利型态进行布局者,宜先分析发明目标之专利适格性、新颖性、非显而易见性等。以近五年来的美国专利诉讼判例,即对专利适格性的审查影响甚巨,例如Mayo v. Prometheus一案限缩诊断方法可专利的空间,同时也建立专利适格性判断流程。
Alice v. CLS Bank一案决定了在硬件上执行的软件并不必然具有专利适格性;Ariosa v. Sequenom则综合了适格性与新颖性要件,进一步要求揭露程度。实例上,穿戴式检测器材或是体外诊断装置的技术特征,通常在于讯号处理的算法,此亟需检视技术可还原性及专利适格性,并注意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与揭露内容是否足够完整清楚。最后,新颖性与非显而易见性的判断,发明人还需要与专业人士协同并充分互动,才能规划有效且是「长牙齿的专利」。
成功的创新医疗器材绝非一蹴可几,而是由各领域技术与专业人才跨界汇聚,才能造就安全有效而又享有智能财产保护的产品。
因此,创新医疗器材的研发及其成果的智财化、资本化、商品化及货币化,创新医材公司亟需导入智慧财产协同的专业机制,始有机会产出优质与优势的智慧财产,进而能确保自由营运、优势竞争、以及创造多元获利。
(本文是世博科技顾问公司副理蓝仁佑医师撰述)
关键词:智慧财产 创新医材 核心价值 研发成果 智财化 资本化 商品化 货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