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趋势:专家传真-企业经营情报战 以智权大数据 洞悉商业布局

SOURCE:中时电子报 /工商时报 邱明峻 美商Clarivate Analytics 解决方案顾问 2016年12月29日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近期发布统计,2015年全球共有290万件专利申请,600万件商标申请以及87万件工业设计应用的申请,各项均较2014年的表现提升。其中计算机科技(Computer Technology)为最受瞩目的技术领域,全球7.9%的专利申请皆与该领域相关,其次为电子机械的7.6%及数字通讯的4.9%。若以申请人为指标分析,无论是专利、商标或工业设计,以中国的申请人为最多;美国申请人在专利及商标申请量排名全球第二,然而在工业设计上排名第二的则是南韩。这些专利申请的数据除显示知识财产领域的活跃发展,是否能透露更深入的信息与意义?
全球每年皆有许多专利申请,记载来自企业、学术研究、政府单位或个体发明人的研发成果或创新想法,而智能财产的讯息,具备揭露其背后的技术意义;智权分析并不只是从数据数据中获得讯息,关键在于能否透过搜集大量的专利、商标等数据源,并结合各种市场信息,剖析出与企业切身相关的情报。相较于单纯从新闻媒体获得信息,由智权的数据中分析得到的商业情报,更能提供经营者可靠的证据以支持其决策与判断。
资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PwC) Global Data and Analytics 2016: Big Data调查指出,61%的C-level的领导管理阶层之决策,皆仰赖可靠的数据分析而非直觉判断。在讲求大数据时代的现今,巨量资料已成为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对经营者而言,一份有价值的商业情报将有助于企业的发展,以专利分析报告为例,应成为一份结合「技术」与「商业」信息的「情报」分析报告。例如不同技术子集于各市场的数据表现,可从中厘清自身公司的定位,同时比较与竞争对手间的差异;专利申请数量亦可反映企业的资金投入,进一步与市场消息结合,更透析的呈现出与企业利益相关的情报,提供企业负责人全面评估的参考。
举例而言,某企业欲提高市场竞争力,除自行开发新技术外,也计划透过并购另一家公司掌握相关技术。经营者需考虑此举将为公司带来的优势与冲击,其中也包括智权面向的评估。并购的决策是否将有助于专利组合的强化、协助抢进新兴市场,还是技术过度重迭,增加负担风险。不断围绕在企业经营的角度所进行的深度分析,才能为企业打赢商业的竞争。
对于「数量」的表现,已不再是考核的唯一考虑,专利布局不只是一堆统计图表与数字的呈现,其存在意义应围绕着与企业切身相关的情报,以协助企业了解定位及价值。不限于专利数据,以更宏观的角度结合市场动态及攸关企业商业利益的分析,分析的结果将足以作为企业经营与布局时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专利申请 商标申请 智财权分析 商业情报 企业定位与价值 企业经营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