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02 月 14 日 90 自媒體傳播形態自誕生以來,就出現了形形色色的著作權侵權糾紛。侵權行為無論是有意為之還是疏忽大意,都會給權利人造成侵害。隨著技術進步,還可能會出現更多的傳播形態,但對作品的使用是權利人的權利,他人必須尊重權利人的權利和意思,剽竊、誤解或者曲解都會造成侵權。 微信、微博兩大平台自媒體,已經日益成為侵權的重災區。著作權侵權類案件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單一
2018 年 10 月 02 日 376 Google 宣布推出圖片新政策,Google 的圖片上將會顯示創作者和版權所有者的資料,這項做法將有助於創作者和媒體與 Google 之間的關係。 圖片上除了會標註創作者和版權所有者之外,未來還會增加相關的版權規定。用戶在點擊圖片時可以查看圖片的創作者或攝影師,並確認版權內容避免侵權的情形。要查看這些資訊可以點圖片下方的
2018 年 09 月 28 日 365 根據新聞報導,台中捷運公司於今年招考,但考生從考完試隔天開始就沒有看到考題及答案的公告;也有考生質疑大眾捷運概論科目設計如「台中捷運幾節車廂」、「台中捷運有沒有控制台」等內部人才知道的問題,感覺是為特定人設計的題目;也有人認為中捷公司僅採計第二階段口試的成績,質疑根本就是黑箱。對此中捷公司回應因考題涉及著作權問題,因此不便公告;僅採計第二試成績是因為大
2016 年 02 月 24 日 1330 台灣法規要跟上TPP 12個會員國簽署的文本,以《著作權法》落差最大。經濟部官員表示,單就歌手可以跟唱片公司「分帳」這件事,即搞得人仰馬翻,不過會依規畫,在3、4月將修改內容送交行政院通過後,交由立法院修法。 行政院昨日列出與TPP文本有落差的12項我國法規,從《保險法》、《化妝品衛生管理條例》、到《商標法》、《專利法》等都有,行政院為追上TP
2016 年 02 月 24 日 1332 著作必須流通利用才能產生經濟價值,而著作人除了讓與著作財產權,收取讓與之對價外,也可以把他的著作授權別人使用,收取使用報酬,增加著作的經濟價值。對利用人而言,取得著作財產權的讓與或授權是利用人想要合法利用他人著作的主要途徑。 著作財產權的讓與或授權,基本上是利用人